导读:信访是公民的权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无可厚非,必须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对自己的诉求必须有理性的判断,是否确实合理合法,解决是否具有现实性,切忌较死理儿,甚至胡搅蛮缠、无理取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极端的上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要承担法律后果。对于那些有理诉求的访民,希望能通过正确渠道主张自己的权益...[详细]
裁判要旨:案涉厂房有三层、宿舍楼有五层,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来,投资额超过30万元,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第三条第一项规定,案涉房屋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强制性规定。案涉厂房、宿舍楼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八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详细]
微信是集语音、短信、支付、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掌上通讯工具,大家用微信打车、购物,甚至是借钱、谈生意,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诉讼中,微信聊天记录也常常被作为证据提交。今年1月至7月,桐庐法院科技城法庭共审结买卖合同纠纷案件288件,其中以短信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的有92件(有17件仅提交了...[详细]
节选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 编者说明:本文节选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 125.被扶养人生活费仍是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 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关于人身损害的范围中没有包括被扶养人生活费,那么,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究竟...[详细]
裁判要旨: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金额大,笔数多,时间跨度长,且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购置巨额资产和共同经营的行为。同时,在双方离婚前的一段时间内,夫妻一方频繁转账给另一方,并不能就转款原因和款项性质作出合理解释的,应认定案涉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案...[详细]
01同居免不了财产的混同,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的共同财产应该如何认定? 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是由双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用于债务清偿的财产。 双方的共同财产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该财产必须是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 二是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并非都当然的归双...[详细]
裁判要旨:虽非一人公司,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股东如不能证实其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相互独立,亦应对公司相关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备注:据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显示,截止2023年3月7日,昆明东远民间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结构为:云南力恒化工有限公司持股50%,柳从容持股20%,周彪持股15%,马月江持股15%。法定代表人...[详细]
妻依《借条》起诉前夫, 婚内《借条》是否有效? 来看以案释法: 女子拿出12万借条状告前夫: 婚内你写的,还钱! 法院这样判 小郭和小梅原为夫妻关系,2018年初,小郭与小梅商量,想让小梅从家用中拿12万元给他用一下,小梅同意,但要求小郭出具《借条》一份,小郭应允并写下《借条》一张,主要内容为:小郭借用家里的12...[详细]
一方提交“没有原件的微信聊天记录”的截图或录像,对方对该证据的真实性不认可,举证义务就转移到对方了?对方未提供反证,就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到最高法院2022年4月之后做出的6个生效裁判,并从(2021)最高法知民终2112号民事判决展开,对最高法院关于“无原件的微信聊天记录”作证据的6...[详细]
职工在家加班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是否可以视为工伤? 【解答】职工在家加班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视为工伤。 【理由】《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详细]
二、李某良、钟某梅诉吴某闲等生命权纠纷案   (一)典型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榜样的力量、榜样的激励。本案中,李某林在突发情况下毫不犹豫跳水救人后不幸溺亡,其英勇救人的行为值得肯定、褒扬和尊重。审理法院适用民...[详细]
在日常的征收拆迁案件中,总会遇到一种情形,那就是开始的时候,征收方还是积极主动去和被征收人谈征收补偿问题,一旦无法谈妥,就可能会以“拆违代征收”的方式,加快征收进度。 那么这种做法究竟符不符合法律规定?尤其是当涉案建筑没有经过合法审批手续进行建设的情形下,是不是只能从执法目的不当的角度来主张行政机关下...[详细]
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说或者看到犯罪分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这对于使用者来说肯定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那么,在法律上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怎么处罚呢?   一、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怎么处罚   1、《中华人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规定,对“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详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详细]

共461条 15条/页 第1/31页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未经中国和谐法制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网络服务提供商:百酷科技
Copyright 2012 中国和谐法制网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五道十字西街5号
邮箱邮箱:75427504@qq.com 电话:029-82487609 陕ICP备2022005520号-3